40009-06806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

08:00-24:00

院校汇总 专业大全 地区筛选 简章查询 历年真题-答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历史悠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创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心理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

心理所现有职工209人,其中研究人员148人(研究员38人、副研65人、助研45人),管理和支撑人员61人,外籍专家2人,中共“十八大”代表1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百人计划”学者16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入选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现有在读研究生31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5人,硕士研究生170人;有在站博士后29人。

心理所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同时建有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设有健康与遗传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与工程心理学三个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工程”模式,从分子、神经网络、脑功能到个体与社会行为水平,探索心理、认知、行为、遗传与健康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阐明中国人心理健康状态的群体分布和变化规律,建立心理疾患的基础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平台,为心理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性开发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和技术,为我国公共心理健康服务和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成为我国心理健康领域具有引领性的创新研究和应用基地。

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围绕“行为的心理和神经基础”这一科学问题,研究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神经机制,阐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主要从三个方向展开研究:行为的发生及发展规律、行为的脑机制、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行为科学研究平台和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服务于提升国民心理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科技智库。

心理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5个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并设有个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读研究生28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3人,硕士研究生141人;在站博士后19人。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8人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

心理所高度重视心理学科学普及与传播工作。先后承担了中国科协“心理与健康”大型科普展览、北京市科协心理学户外科普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儿童心理健康巡展”等多项科普任务。并连续多年参与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科学嘉年华”等公益科学传播活动,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心理所科研人员编写、创作了多种心理学系列科普图书、音像制品,制作了近百种科普宣传品、科普挂图,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科普专业创作队伍。“心理梦工厂”是国内首个以心理学科学传播为目的,集科普展览展示、科教活动、科技产品转化为一体的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基地。现已拥有近40项心理学体验式科普展项与设施,举办过多次较大规模的科普展览活动。目前,“心理梦工厂”总面积近500平米,可容纳近百人同时参观。2013年4月,心理所“心理梦工厂”科普基地获得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联合颁发的“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十二五”期间,心理所将围绕实现“一二三”战略目标,着力加强业已形成优势的“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和“社会预警与决策”领域的研究,力争实现重大创新突破;重点培育“灾害与创伤心理”、“网络心理与虚拟行为”和“发展、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方向,积极应对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创伤,探究网络对人类认知、情感、道德和行为的影响,满足启示教育实践、提升国民创新能力的国家战略需求,力争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帮助很多在职人员实现梦想。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心理学学费

下一篇:201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同等学力申硕报名流程

快捷报名

更多
姓  名:

联系方式:

意向专业: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