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师资泓厚
时间:2015-10-1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创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心理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
心理所现有职工209人,其中研究人员148人(研究员38人、副研65人、助研45人),管理和支撑人员61人,外籍专家2人,中共“十八大”代表1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百人计划”学者16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入选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现有在读研究生31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5人,硕士研究生170人;有在站博士后29人。
心理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5个博士和硕士培养点,并设有个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读研究生28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3人,硕士研究生141人;在站博士后19人。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8人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
2009年至2013年,心理所共承担科研项目及课题共计338项。其中承担973课题5项;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2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杰青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4项、面上/青年及其他项目133项;主持中国科学院项目及课题63项,其中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课题1项,B类课题2项,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10项,重点部署项目3项;此外,还承担了其他部委及地方委托等课题113项。
2009年至2013年,心理所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批专利12项。共发表各类科技论文1439篇,其中SCI/SSCI/EI收录的期刊论文877篇,国内核心期刊收录论文488篇,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76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9篇,最高影响因子为32.745;Q1类文章占SCI/SSCI发表文章的比例约为48%;出版专著/译著共计57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研究,有效服务于政府宏观决策,共提交咨询报告46项,其中18项被中办国办采用,7项得到中央或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十二五”期间,心理所将围绕实现“一二三”战略目标,着力加强业已形成优势的“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和“社会预警与决策”领域的研究,力争实现重大创新突破;重点培育“灾害与创伤心理”、“网络心理与虚拟行为”和“发展、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方向,积极应对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创伤,探究网络对人类认知、情感、道德和行为的影响,满足启示教育实践、提升国民创新能力的国家战略需求,力争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